松木桩打桩加固质量控制要点及检验标准 (一)质量控制要点 (1)桩位偏差必须控制在小于等于 D/6-D/4 中间范围内,桩的垂直度允差﹤1%。 (2)在打桩时,如感到木桩入土无明显持力感觉时应向设计、监理及时汇报。 (3)打桩线路注意从外往中间对称打,但要防止桩位严重移动。 (4)按设计图所示,于地面标定木桩之预定打设位臵,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打桩。 (5)打桩过程中,如遇坚硬地层或触及地下障碍物,以致不能打至预定深度时, 应报请监理工程师及设计确定处理方式。并列入施工纪录,不得任意截断桩体。 (二)检验标准 竖向承载力检测必须采用组合静荷载试验,试验部位应由设计、监理根据现场情况选定。检测桩数不少于总桩数的 2%。竖向承载力必须满足施工图纸的要求,如检测结果表明承载力不满足施工图纸要求,则必须采取补救措施,补救措施实施前须经设计代表认可。
污水处理终端池底淤泥中打松木桩的间距是多少? “松木桩一般呈梅花状或正方形排列,桩间距不宜小于桩径的3倍,一般为500~700 mm”;如图所示的松木桩梅花布置平面图中的间距是多少,是同一排间距50 当持力层为流塑状淤泥土层时,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松木桩进行地基加固处理:在筏基外扩1米范围内层梅花形布置稍径为100mm,间距为400cm的松木桩,桩长为4.0——7.0m,(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),自垫层底向上打,施工完毕后,在桩顶面铺设200mm厚片石灌石子,加以夯实,然后再做基础. 行地基加固处理:在筏基外扩1米范围内层梅花形布壹康谷0mm厚片石灌石子,加以夯实,然后再做基础.属于地基处理的范畴,松木桩的间距与你所要求的承载力有关,应该可以参照地基处理规范CFG桩复合地基的计算方法考虑
松木桩地基根据实施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四点 松木桩在地底下能有不易腐朽的特性,所以可以运用在地基处理,采取适当的人工处理方法来改善地基的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,从来来提高地基承载能力,同时根据松木桩实施方式,可以分为以下四大类: (1) 置换型,用满足结构受力以及使用要求的材料将地基进行换填处理。 如: 换填垫层法。 (2) 挤密型, 采用人工方式改善地基的密实度,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。如预压法、 强夯法、振冲法等。 (3) 凝胶型, 采用外加剂, 在地基颗粒间形成凝胶体增强颗粒间的联结, 改善土的耐水性、 稳固性, 从而提高地基强度,如硅化法、旋喷法和深层搅拌法等。 (4) 置换挤密型,采用机械外力进行置换的同时也对地基进行了挤密, 如强夯置换法、 砂石桩法、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等。地基处理的方法虽然很多,但是在工程实际中应结合现有理论指导以及工程具体情况, 本着安全适用、 经济合理、技术先进、 因地制宜、 确保质量的原则进行选择。打入松木桩属于置换挤密型的地基处理方式。松木富含, 防腐能力良好。作为一种古老的地基处理方法, 松木桩以其取材容易、 施工技术简单易行、造价较低的优点在一些地区获得了广泛的应用。